登录 | 注册

秦山核电设备管理体系优化

115

成果主要完成人

-

项目概况

实施背景: 中国核电推行设备管理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后,大力推动设备可靠性管理。 主要做法: 1.完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设备管理责任 为更加系统和规范地指导各成员电厂开展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持续推动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与持续性优化,促进设备可靠性管理技术资源的共享,中国核电成立了中国核电设备可靠性共享处室,积极推动设备可靠性管理。 2.明确设备可靠性管理思路,规范设备可靠性管理标准和流程 参照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INPO AP-913),秦山核电建立了科学的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按照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严格设备分级标准、持续系统设备性能检测、优化预防性维修实施、做好纠正行动和寿期管理、确保设备可靠性的持续改进,并发布相应管理导则技术导则。 3.全面开展“设备可靠性提升”专项 “设备可靠性提升”专项五年来一直列为公司级的重大专项来管理,公司成立了专项组织机构。以公司副总工程师为负责领导,以设备可靠性处为主要责任单位进行工作推进,充分发挥公司设备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专业组、设备管理相关处室以及设备工程师作用。 4.通过ERDB大数据管理加快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自主开发了一套设备信息集成、可靠性分析、性能趋势监测和评价、预防性维修优化、设备历史数据共享的技术平台。经过五年的建设,ERDB已实现了所有运行机组的设备可靠性管理的信息化,各机组的系统监督与健康评价和设备性能监测、预防性维修优化、设备可靠性指标(ERI)、机组热力性能、绝缘监督、专家库、关键敏感设备管理、资料库等模块已上线。 5.积极推行公司级/生产单元级十大技术问题管理模式 秦山核电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结合设备可靠性提升重大专项工作,创新性的提出了公司级和生产单元级十大技术问题。实现了不同等级的重大技术问题的分级管理。 6.推行状态维修,做好预维优化,提升设备可靠性 随着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的提升,国内同行界针对电厂设备管理对最初的纠正性维修专项预防性维修进行优化。为了更加准确的发现、预判和处理运行中设备、系统所能发生的故障,提高设备的可用率,通过国外试点和积极创新,在国内行业界率先推行状态维修(CBM)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维修的合理性与及时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功能效果: 建立了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统一了中国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标准,信息共享,经验共享,对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创新亮点: 1、国内首次成功实施大数据ERDB管理 经过五年的建设,秦山核电自主开发了一套设备信息集成、可靠性分析、性能趋势监测和评价、预防性维修优化、设备历史数据共享的技术平台ERDB。现在ERDB已实现了中国核电所有运行的21台机组的设备可靠性管理的信息化,各机组的系统监督与健康评价和设备性能监测、预防性维修优化、设备可靠性指标(ERI)、机组热力性能、绝缘监督、专家库、关键敏感设备管理、资料库等模块已上线。ERDB整合了设备各项信息和标准的流程,为电厂的可靠性管理提供了规范和高效的工具和平台,推进了电厂系统监督、设备性能监测、关键敏感设备管理等设备基础工作的规范开展。 2、健全了设备管理体系,并成为公司安全生产设备可靠性提升的重要抓手 通过设备可靠性提升管理,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秦山核电建立了一套符合国情的,满足公司长远发展需要的、完善的、标准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及技术体系,并使之成为了公司狠抓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 3、锻炼了设备管理人才队伍,提升了队伍技能 通过设备可靠性提升实践,实现了设备管理职责与公司组织机构调整优化的良好融合,有效促进了秦山核电人才队伍的稳步过渡。通过设备工程师及系统工程师岗位职责的落实,大大提升了公司设备管理人才队伍技术能力,形成了设备工程师是设备的主人,系统工程师为系统保驾护航,设备可靠性管理工程师掌舵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技术领域内技术资源的高度整合,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横向技术交流与共享平台。 4、安全生产和绩效再创佳绩,成为行业标杆,并在中国核电其他电厂推广应用。 通过猛抓设备可靠性提升专项工作,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了很多的贡献。2018年全年秦山核电基地各机组非计划停机次数由2015年的6次/年降低至2018年的5次/年;2018年累计安全发电520.37亿千瓦时,首次突破520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并超额完成发电登高目标;9台机组安全质量环保各项指标受控,2018 年能力因子、负荷因子首次实现双 9目标,有4 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100分排名第一,9台机组ERI全部达到了年度目标值。秦山核电在实施设备可靠性提升优化的同时,不断的评估总结,不断细化各项技术要求,不断优化各项管理流程与标准,率先在行业界形成了高标准的设备可靠性管理理念与方法,得到了中国核电乃至整个同行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