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过程诊断的捞油提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196

成果主要完成人

朱 静、杨清玲、何金宝、刘 帅、任德强、张育新、吕孝明、何 寅、杨显志、程云龙、金 璐、汪 泓

项目概况

辽河油田机动采油井1986口,井口产液量27.6万吨,井口产油量13.5万吨,占千万吨稳产的1.3%以上,对于辽河“千万吨稳产”目标实现具有一定支持作用,尤其是勘探开发中后期,在地层能量降低,供液不足,边远地区逐步得到动用的情况下,捞油作为成熟工艺技术,是低产、低渗、低效、边远井最经济的举升方式。目前国内外机动采油井没有针对性的配套测试技术,捞油工作制度完全依靠捞油操作工凭经验确定,缺少理论指导,捞油标准全凭人工判断,捞油量无法进行数学统计,捞油漏失量及抽子工作状态无法评价,捞油效果不理想,为解决现场迫切的生产需求,开展相关技术攻关。 针对捞油过程缺少跟踪、捞油效果缺少评价、捞油量及捞油周期缺少依据等问题,依托辽河油田公司科技项目《机动采油智能提效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研发了与捞油操作配套的测试技术和机动采油参数决策系统,弥补了国内外捞油工艺无配套测试技术的空白。取得以下4方面的技术成果: 一是首创捞油测试一体化工艺,实现捞油过程参数实时监测。针对捞油参数(抽子下深、抽次、周期)确定缺少理论指导,每抽捞液量、漏失量无法统计及抽子工作状态无法评价等问题,研发与捞油抽子配接的枪栓式捞油测试仪及托筒、与捞油车面板配接的地面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捞油全过程载荷、温压剖面数据采集,开启捞油作业从经验认识向捞油过程数字化转变。 二是创新井下悬挂捞油测试工艺,实现多捞油周期地层压力监测。针对储层评价、地层供液能力测试与钢丝捞油作业施工矛盾的问题,研制双定位自动预紧智能脱挂短节,悬挂于井壁任意深度,实现多个捞油周期井下温压长效数据采集,实现捞油井地层参数计算,预测产能及液面变化规律,捞油周期优化。 三是独创捞油示功图分析方法,实现捞油过程数字化评价。捞油测试一体化过程中示功图分析,数字化再现捞油过程。绘制捞油示功图理论图版,明确不同工况下理论曲线特征,明确捞油阶段及储层反应特征。上压力计测试结果指导计算单次捞液量、液面位置、油水界面及漏失情况,下压力计判断储层供液能力,多次测试分析结果指导捞油制度优化。 四是研发机动采油参数决策系统。针对捞油井“多段短时流动”试井无法分析问题,利用变流量试井分析理论,形成“低产低渗井多段流量连续变化” 试井解释方法,计算地层参数(井筒储集常数、渗透率、表皮等),并结合捞油产量数据,预测地层压力随捞油量及时间变化规律,制定合理捞油周期。 本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报发明专利6项,发表EI论文1篇,编制油田企业标准1项,完善捞油技术体系,评价捞油效果,优化捞油周期,为高效捞油提供技术支持,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创新成果在辽河油区应用150余井次,评价捞油效果,判断抽子工作状态,计算漏失量、单井捞液量,计算地层参数,预测产能变化趋势,优化捞油周期,节约捞油成本51.36万元,增油2515吨,创效1016.56余万元,实现低产低效井有效开发,指导捞油作业降本增效;同时,通过捞油过程示功图绘制,评价捞油井操作规范性,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施工风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