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功能设备组(FEG)的创建及应用
111
完成单位: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
登记年份:2021
发布时间:2021-06-25
钟小波、于 龙、王惠良、胡 琛、吕 顺、牟文通、孙震啸、朱岩峰、杨加东、黄志刚、刘光煜
一、成果概况
功能设备组(Functional Equipment Groups,简称FEG)是将具有相同隔离特征、完成同一功能的所有设备放在同一个组内。该项目以FEG功能作为依托,目的是解决中核运行计划管理中信息化辅助不足、效率低导致日常生产中产生重复停役等问题。项目主要包括两部分:功能设备组的创建及预防性维修优化。
1、功能设备组创建功能设备组是将具有相同隔离特征、完成同一功能的所有设备放在同一个组内,由具有运行操纵员背景的计划工程师将这些设备识别出来,并增加FEG字段标识,这样就建立了构成功能设备组的设备与功能设备组(FEG)的对应关系,为后续应用奠定基础。2、预防性维修优化在设备属性增加FEG信息后,对应的预防性维修(PM)数据库也带入了FEG信息。计划工程师通过FEG数据,能快速准确识别执行具有相同隔离特性的所有预防性维修项目,通过优化周期、起始点的方式,将这些项目整合在同一个实施窗口,减少重复停役,提高设备及系统可靠性。
二、创新亮点
1、自主性项目组以FEG功能理论为指引,自主建立了一套大数据划分设备边界的方法,快速、完整的进行了FEG创建及预防性维修优化工作。
2、先进性 通过创建功能设备组,及以功能设备组为基础实施的预防性维修优项目,建立了一套依托功能设备组的科学、先进、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从而达到减少重复停役,提高资源率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安全生产绩效,保障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功能设备组的运用有利于核电厂的人力及资源得到更优化的分配和利用。
3、首次实施功能设备组项目在中核运行首次实施,以秦一厂作为试点,确认收益及可实施性后在秦山地区全面推广,同时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规范化、标准化,深入研究EAM系统FEG相关功能,先后编写及升版方案、管理指令、项目计划等文件二十余项。
4、计划管理更加信息化,该项目通过运用FEG数据,解决了公司计划管理中的数据孤岛问题,贯通了设备数据、预防性维修数据、工单数据等个底层数据库,将数据进行了有效链接。成果实施过程中涉及设备总数585563项、预防性维修总数42258项,填写信息化需求9次,前后共修改数据54178条,使设备及预防性维修数据库更加完善,实现了大数据、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更加便捷化、标准化、规范化。
5、成果落实快速 预防性维修优化完成后,项目组积极协调,在专业审核后,立即联系信息部门借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修改,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成果的实际投用。
6、成果应用广泛 通过功能设备组的创新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完善的功能设备组创建及预防性维修优化体系,本成果在制定长周期循环计划、辐射防护剂量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在核电行业乃至电力企业全面推广运用。
三、经济社会效益
中核运行9台机组通过优化预防性维修的频度和起始点,减少维修次数35.41次/年,减少维修人力成本2.2人/年;减少重复停役次数494.01项/年,每次停役复役时间对应运行人员耗时4人*4小时,共减少运行人力成本10.83人/年;减少维修工单35.41次/年,节约人力成本0.37人/年;减少维修次数494.01次/年,增加额外的审查需要审查人员17人,按每人1小时计算,节约人力成本4.03人/年;减少维修工单35.41次/年,按照单张工单成本1万元计算,共减少35.41万元。中核运行人均人力成本39万元/年,共计节约成本715.18万元/年。同时可显著提高计划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人因失误,提高设备可运行时间,降低因多次隔离产生缺陷的概率,控制辐射防护剂量,提高设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