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电网企业生产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154
完成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登记编号:-
登记年份:2021
发布时间:2021-06-25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刘拴胜、张冀东、魏小军、吕晨宇、张 捷、潘大志、赵 琴、王慧君、陈少宏、包 全、杨建中、刘丁华
项目概况
“生产精益化”管理以生产三要素集约管理为基础保障,以“精干业务组织、精细技术管理、精准工程管理、精益资产管理、精心设备维护、精良技术装备”为抓手,以提升运维质效为核心目标,着力构建“生产精益化”管理体系。
(一)优化组织业务,构建精干高效生产管理机构
深入分析生产业务管理流程及承载能力,优化生产业务流程,以生产业务为主线,梳理优化生产岗位机构及职责,精干生产业务组织机构,提升生产组织保障能力。
(二)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按设备梳理生产各阶段管理技术要点,制定7个专业、共计34项全过程技术监实施细则,通过全过程技术监督及时发现解决技术问题743项。创建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制度,理顺指挥管理、提高各方沟通协调效率,重大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重大检修停电时间平均缩短1-2天。开展班组劳动竞赛,通过7个专业,共计21个精益化管理先进单位、48 个优胜班组优秀典范作用,激发广大生产人员学优学先、创先争优工作热情,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三)注重投资收效,提高工程资产精益管理水平
优化生产工程管理流程,创建“两库、一计划”前期管理机制,通过可研初设一体化设计、季度均衡储备、可研方案分级审批管理模式,提升工程审批效率、压缩审批时间,较往年多储备技改项目投资20亿元,评审效率提高34%,项目后评价投资方向准确率由93%升至98%,工程管理质效明显提升。
(四)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实现资产周期成本最优
开展生产实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从资产的长期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资产从规划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设备工程项目、项目计划、计划执行、运维成本的标准化管理,使设备可靠性、经济性达到最优化。输变电资产的账卡物一致性提高到98%,资产处置时间缩短50%以上,提升技改大修工程的立项准确性,实现实物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五)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生产运维管理质效
结合内蒙古地区特点,创建调控一体化运维模式,规范集控站人员数量配置,开展集中监控、集中运维,合理设置运维半径和运维基地站,提升异常处置和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故障处置时间缩短30%,提高了新站投产送电倒闸操作效率,单次减少操作时间40%左右,变电站平均运维人员由3.8人/站下降到3.3人/站。创建“三维立体智能巡检”模式,建立和完善直升机、无人机和人工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的作业机制,利用直升机、无人机快速巡检的优势,实现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航检全覆盖,输电线路平均运维人员由2.75人/百公里下降到2.6人/百公里,巡检效率提高50%,缓解了设备增长与生产人员不足之间矛盾,行业内首次以直升机搭载可见光、激光雷达扫描设备,辅以无人机精细化巡检的模式,对新建线路进行本体缺陷查找、激光点云数据复测等辅助验收工作,有效的提升验收效率和验收质量。
同时,创新运检设备分级管理,建立设备主人制与奖惩激励机制,积极应用带电检测新技术。全年,未发生10kV及以上恶性误操作事件,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3.6%,设备异常状态、严重状态数量同比降低0.2%、0.1%,可靠性、电压合格率指标同比提升0.012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12398和95595生产类属实投诉分别下降49%和66%,提升了生产运维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