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场设备在大型光伏电站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6
完成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大唐昆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4-G-2-050
登记年份:2024
发布时间:2024-07-17
成果主要完成人
高鹏飞、刘世华、李 翔、王建明、陈 凡、吴 买、童 青、刘 翔
项目概况
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BIM+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光伏项目中,但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应用难点需要解决,推广和普及方面也不强,应用还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本课题BIM+无人机技术解决了在沙漠地区大型光伏项目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BIM+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在山区或沙漠的地形中,光伏的地势起伏较大,导致光伏组件容易遮挡,造成发电量的损失,通过对光伏地形起伏较大位置纵断面线的深化设计,调整光伏组件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光伏组件无遮挡的情况;二是利用无人机对地形进行倾斜摄影形成3D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快速的创建场地土方深化设计模型,输出场地平整二维图纸,并生成土方工程量,便于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三是利用BIM+无人机技术进行实时的工程量统计,可以解决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工程量统计非常复杂这一难题;四是基于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4G/5G 技术、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集成研究,构建基于 GIS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中心化无人机管理平台。
传统的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质量、环保等巡查工作主要依托于现场管理人员完成;大唐十四师昆玉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厂区面积约为8.53km²,分为125个光伏阵列。体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的巡查及管控工作量极大,项目部仅现场巡查人员配置需不少于16人,这对项目成本带来较大压力。
通过应用“BIM+无人机+智慧工地数字化技术,保证了大型光伏项目在地势起伏大、冲沟多的沙漠地区顺利施工。一是通过对光伏地形起伏较大位置纵断面线的深化设计,调整光伏组件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光伏组件无遮挡的情况;二是通过对地形的土方进行深化设计,快速的创建场地土方深化设计模型,生成土方工程量,便于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三是利用BIM技术进行实时的工程量统计,解决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复杂的工程量统计。四是提出了一套针对新能源施工项目全新的无人机监控方法,其独有的高空视角及作业灵活性解决了传统监控范围小、成本高、监控效率低等问题。本项目的BIM+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昆玉市“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受到昆玉市政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高度认可,对我国沙漠光伏施工项目数字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中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