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支撑的电网设备精益化管理实践
310
完成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蒙电信息通信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登记编号:ZSXC-2023-DL-1-007
登记年份:2023
发布时间:2023-06-29
成果主要完成人
薄宏斌、张文战、魏小军、吕晨宇、张德强、杨建中、刘丁华、陈少宏、陈 思、叶 涛、潘大志、樊海龙
项目概况
本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全面提升生产业务管理,以“电网一张图、数据一个源、业务一个环”为总体思路,理清电网生产核心业务流程,打通关键协同场景,构建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对外提供统一数据服务。采用新一代“云+微服务”架构体系构建生产精益化管控平台,提升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设备数字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数字化、应用智能化,支撑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运检业务全过程管理,提升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促进运检模式由“传统”向“智能”转变。
为实现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益化管理,以期实现公司“数字蒙电”战略目标,强化企业生产本质安全的需要,实现电网生产设备管理高效运营的需要。项目基于“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构建了公司首个基于“云平台+微服务”数字技术开发的生产精益化管理平台。该平台作为实现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益化管理的主要手段,融合生产MIS、GIS、TMS、HMS四个生产信息化数字应用,围绕电网设备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业务管理流程、智能运检等方面设置功能模块。涵盖输电、变电、配电、通信等生产专业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电力生产设备管理数字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数字化、应用智能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设备数据采集技术升级:利用无人机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大规模真实显示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设备及部件数据采集。
2.设备数据治理升级:围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目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模型, 构建内蒙古电力生产域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数据模型。全面梳理新生产 MIS、
GIS、TMS、HMS 四个生产信息化数字应用底层数据库架构,对电网资源数据、电网拓扑数据、运检计划数据、运检作业数据、运行事件数据、电力安全工作数据、运行值班数据、专项综合数据、信息标准数据等业务模块数据模型进行定义,编制内蒙古电网生产域设备统一资产目录以及线路及设备、设施技术参数规范。
3.设备数据访问升级:为实现生产设备访问“数据一个源”,基于Gis与Mis深度融合打造台图一体化平台,采用“统一模型、统一维护”的方式,统一电网资源维护入口后,简化用户操作过程,只需要打开一个系统界面即可完成整条数据的图形、拓扑、台账编辑,通过入口生成图形化和非图形化设备的功能位置数据,以及图形化和非图形化的设备台账对象,减少出错概率,提升用户操作体验,确保 GIS 与生产系统数据同源、系统间数据一致。从根本上解决 MIS与 GIS 信息分散存储的问题,彻底消除站、线、变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实现数据同源维护。
4.支撑数字应用技术升级:基于云+微服务技术架构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设备采集图像智能识别、无人机轨迹监测回放等智能应用,支撑“机器代人”应用开展。
5.设备数据驱动业务贯通升级:基于统一电网信息模型,以“站-线-变”数据贯通为抓手,“以设备为中心、以计划为主线、以工单为载体”的管理理念,以数据驱动业务,将生产业务串联贯通,实现“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
6.数据支撑管理层解放操作层:建设“一图一箱”的管理工作台,实现千人千面的管理视图和灵活配置的管理工具箱,快速获取核心指标,灵活开展多维分析,让管理人员“想看看得到、想用用得着”。统筹安排班组及个人的工作,实现一次录入、多处共享,让班组员工能够从繁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