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油田注聚站强噪声设备源头降噪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203

成果主要完成人

潘贵和、佟书慧、蔡子恒、张 婷、刘颜南、王丽莉、王 双、温 亮

项目概况

1、成果简介 辽河油田公司二元驱注入站掺水泵和注聚泵均为柱塞泵,柱塞泵发声部位主要在出口管、进口管、柱塞观察窗和电机处。柱塞泵运行时,其频率对噪声强度有明显影响。 为解决油田注聚站柱塞泵噪声超标严重问题,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研究并形成了注聚站强噪声设备噪声源头治理技术:1.在柱塞泵结构上,更换原有柱塞泵内部活塞的阀球,将原来的金属阀球改为聚甲醛非金属阀球,产生了较好的降噪效果,治理后设备最大噪声(点源)降低18.1 dB(A);2.在注入工艺上,4台注聚泵由2开2备注聚泵改为3开1备,降低单台泵运行频率,单泵噪声(点源)降低了10~17dB(A);3.在注聚泵和注水泵周围设置隔音、消音屏;4.改善劳动制度减少工人接触噪声时间,由以往的固定1人巡检改为2-3人轮换巡检,减少了工人的接触噪声的时间,直接降低了工人接触的日等效噪声强度。 经过以上一系列降噪措施后,该注入站岗位工人裸耳接触的8小时等效(A)声级噪声值由93.7 dB(A)降至81.3 dB(A),噪声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规定的接触限值要求。该项噪声治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填补了国内强噪声源头治理技术的空白。 2、主要创新点 (1)在柱塞泵噪音主要是因活塞两端的金属阀球与金属腔壁强动力撞击所产生,将原来的金属阀球改为聚甲醛非金属阀球,产生了明显的降噪效果,治理后设备处最大噪声降低18.1 dB(A); (2)在注入工艺上进行了改进,4台注聚泵由2开2备注聚泵改为3开1备,降低了单泵运行频率和转速,单泵噪声降低了10~17dB(A); (3)在工艺降噪措施的基础上,在泵体外设隔音屏将巡检点与噪声源之间进行了隔音,同时通过改善劳动制度减少工人接噪时间,实现了强噪声设备综合降噪(有效降低职业性噪声)的技术创新。 3.主要技术成果及应用情况 (1)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措并举降低某油田注入站设备噪音措施研究》2023年4月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录用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3)2023年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新建注聚合物项目设计方案采纳了该项目的降噪技术措施。 (4)通过诊脉式检测技术查找到了强度噪声存在点位,发现大型柱塞泵因外壳较厚噪声难以垂直扩散出来,主要是纵向沿外壳传递到出口管处扩散出来,形成了“喇叭效应”,治理过程中在扩散点处采取消音处理,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此举是最关键的降噪措施之一,此项发现为用人单位和设计单位噪声治理及健康保护提供了技术指导。 (5)本研究对用人单位安全及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本研究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明确油田注聚站生产现场的高强度噪声存在点位,发现了柱塞泵出口处是噪声的主要扩散点和发声源,提出了“喇叭效应原理”,为用人单位和设计单位噪声治理及健康保护提供了技术指导。 (6)本研究可对油田生产现场甚至其他行业生产现场基本降噪提出新的启示,能够成为机泵结构改造创新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