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输配电线路上的鸟类防护策略与管理研究
36
完成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阿坝供电公司、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登记编号:CAPE-CXCG-2024-G-1-024
登记年份:2024
发布时间:2024-07-17
刘 勇、罗小春、万佳伦、郑永康、何雅洁、汤 杨、牟荣龙、杨 昕、弋中欣、刘经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输配电线路“鸟线矛盾”日益凸显,鸟类误碰触电事件时有发生,对生态环境和珍稀鸟类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常引发线路跳闸和停电。鸟线冲突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电网企业,而传统的鸟害治理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会对鸟类造成一定的伤害。为化解护线与爱鸟之间的矛盾,团队开展鸟类活动与电网安全运行相互影响问题研究攻关,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电网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输配电线路上的鸟类防护策略与管理研究新思路,构建“识别算法+大数据+生态模型+护鸟+驱鸟”的多层级、差异化防护综合方案,并通过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护鸟和防鸟措施进行实时评估、动态调整和优化,有效解决电网安全与鸟类保护间的矛盾。经过两年多的管理实践,护线爱鸟行动在经济、管理、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服务企业提质增效。自项目在若尔盖实施后,实施区域涉鸟故障跳闸率同比下降75%,减少涉鸟故障发生的次数及停电时长,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了停电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等经济损失。二是生态环境得到精心呵护。通过生态治理方式,有效保护了若尔盖自然生态保护区鸟类的正常活动和种群的良性发展,维护了草原生物链的平衡,切实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三是实现了生态与电网和谐发展。护线爱鸟行动的实施,保障了电网安全,提升供电可靠性,提升当地居民用电幸福感,维护了国网的良好品牌形象,为生态保护和电网发展的双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团队人员将项目出发点从电网保护转变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因地制宜探索出“护线爱鸟”新思路,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为地方创造了可观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也为电网自身的可持续运营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综合价值最大化,其研究成果可在涉鸟故障频发的地区推广运用,具有广泛的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