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发电产业云边协同的全流程一体化国产云平台规划思路

196

成果主要完成人

范 宇、冉德旺、罗卫国、朱新新

项目概况

一、近年来,电力行业应用系统国产化趋势愈演愈烈,对于生产业务系统的安全可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国产化云平台建设遵循了“云边协同”“安全可控”云计算框架建设理念: 1.运行性能:集控及生产业务平台面临的大量的数据运转、建模分析,将分散的数据采集规、分析、变现为业务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且三维数字孪生等智慧平台对底层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故底层国产化平台具备高IOPS; 2.存储性能:电厂/场站的数据需要采集和留存,以便及时和历史的溯源分析,具备大存储容量、可横向线性扩展能力,同时支持大吞吐量调取、查阅; 3.数据安全:核心生产数据保证不能丢失或失真,故平台具备多重存储备份能力及数据校验机制,实现本地或异地容灾; 4.云边协同:云平台建设呈现集控中心集约部署+赋能电厂模式,具备集群管理和状态监测能力,实现多层级分布式监控和管理; 5.安全可控:以国产化应用系统为核心,做到了应用与基础物理架构松耦合,未来将逐步实现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全栈国产化改造; 6.业务延续:当前基于国产云平台,兼容主流国产操作系统,进行国产应用系统开发测试工作,保证系统在100%国产化环境的易用性,为后续国产应用系统替换、应用做支撑。 二、主要创新点: 1.云边协同 “中心云”与“边缘云”的协同与底层架构息息相关,本次国产云平台采用海光架构CPU,平台同时提供云管理能力,未来可使用统一的管理门户对信创海光资源以及非信创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和运维调度,实现对X86和ARM多种资源池提供管理、监控、告警等运维功能。同时也可以对各种资源池提供基于业务的云化编排能力,诸如租户、工单、VPC等运营功能。无论是从管理视角还是用户视角,业务应用对底层架构无感知,在信创改造过程中实现云边协同,平滑过渡。间接提升了公司运营协调指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一体化管控的集约化管理水平。 2.安全可控 本次国产化云平台建设定位于安全可控的国产海光CPU,向上构筑了开放的软硬件生态,底层host OS采用了麒麟v10操作系统,在虚拟机操作系统上,可适配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并适配支持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等国产数据库,支持东方通、中创、宝兰德等国产中间件,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完整的业务生态,满足业务系统对于国产化数据中心的全方位诉求。 已建设的国产化云平台未来也会持续主动性适配、兼容国产化的软硬件,更好地支持应用的稳定运行。 3.业务延续 在业务模式创新上,本次国产化云平台采用了稳步演进的设计方式。通过测试区试运行+核心业务区试运行,保障了国产化技术与云平台技术的稳定整合,促进了管理数字化,加速了中国大唐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在底层资源承载上,本次的国产化云平台采用了“三栈双模一统”,全面支持了三种技术栈:X86、C86、ARM架构,两种运行模式:HCI、VDI和一个云平台统一管理:aCloud,为集团未来的传统业务+信创业务提供了底层延续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