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成都地铁专用卡信息管理系统

132

成果主要完成人

-

项目概况

一、立项背景

地铁专用卡,是由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发行的,可用于从事成都地铁建设、运营、服务及维护等工作的人员乘车、进出付费区域或进出带门禁的区域和设备用房的有效凭证。目前专用卡发行票种:员工卡、见习卡、区域外服储值卡、车站工作卡、车站通行卡和公安卡。截至2016年11月,合计发放地铁专用卡逾1.8万张。后期线网运营下将新增加专用卡票种:退休卡、通勤计次卡、通勤储值优惠卡等。随着线网运营及公司扩大,预计到2020年,员工卡使用数量将达到2万人以上,同期其他专用卡使用数量剧增,传统的专用卡人工管理模式将不能满足高效率运作的需求。

二、传统人工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2016年专用卡办理数据来看,新办、补办、换领、退卡业务共计14638张,完成申请单笔数为2097笔。传统管理模式只能采用纸质单据审批结合电子台账登记的人工管理。

1.外部审批流程。公司各部门、外服单位等使用部门,负责完成专用卡业务(新办、补办、换领、退卡)的审批流程,均采用的纸质审批流程。面临的问题:一是审批地点分布至少有升仙湖车辆段、OCC办公楼,审批人不会随时定点在办公室,造成审批效率较低。如:2016年专用卡纸质审批平均每单占用员工1天时间, 2097笔审批占用员工时间约2097天,按照员工工资150元/天计算,办理纸质审批所花费成本约32万元/年。二是纸质单据不利于无纸化办公,存档、销毁均占有了公司极大资源。

2.内部业务管理。专用卡管理部门,票务中心票卡组负责发卡、退卡、年审、专用卡账户管理等; AFC调度负责挂失管理;安全技术部负责稽查及稽查运用等,如罚款、给违规使用人设置不能再次办卡;财务部负责收退押金、收取工本费和罚金;机电中心负责员工卡门禁;后勤中心负责员工卡和见习卡饭卡等。面临的问题:一是管理部门较多,各个部门均需要建立台账,每年需要组织各部门进行专用卡资料年审,工作量大。二是各部门均使用的电子台账,业务办理登记与账户信息更新需要人工调整,不能自动更新,造成专用卡工作繁杂。随着线路增加,每增加2条新线需要对应增加1名专用卡业务员,占用成本约10万元/年。三是各部门专用卡相关数据共享及时性较差,业务办理容易出错。如员工卡挂失补办,当日申请、补办,账户已更新,而挂失到设置黑名单存有时间差,需要人为细心审核出账户对应旧的卡号设置黑名单,完全依靠人工,大大提高了相关业务办理出错率,造成后续各种影响和隐患。

三、信息管理创新特色亮点

1.针对新办、补办等业务纸质审批流程及电话挂失流程,转化为电子审批流程,通过网络办理业务,解决异地审批流程的问题,简化流程,节约资源,提高办卡效率。如:业务申请操作简单方便,挂失、补办、换领及退卡业务只需在系统内查询到原账户信息,通过系统选中发起申请即可办理。另各审批流程,均可根据线网化运营实际情况在系统内进行修订。                  

2.针对数万张专用卡信息管理,既能实现智能发、退卡,又能自动更新相应账户信息,为各专用卡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如:通过系统审批结果,自动获取办卡信息,实现智能发、退卡,避免了人工录入票卡的情况,提升了票卡信息准确度;另自动更新相应票卡账户信息统计,能够追踪每个个人账户的用卡情况,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为各专用卡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做好了与公司现有OA内的链接,系统网址能够在常用业务系统内显示,同时审批进度及黑名单设置,均能通过OA协同进行提醒。

4.做好了与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的链接,组织架构、账号管理与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内实现了同步更新。

四、实际经济效益

通过本系统,重点解决了上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面临问题,实施了“取消原纸质办卡审批”、“实现智能发或者退卡”、“与OA和人力资源系统均有信息接口”、“提供车票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等车票管理创新模式。系统上线投入使用后,取消了原纸质审批及电话挂失等原办理规定,实现了智能发、退卡,满足了集团化多办公点的办卡需求。

截止1月底,通过系统收到补办业务80笔、换领业务29笔、退卡业务819笔、新办业务42笔,进一步提高了票务业务的无纸化程度,为线网层面的专用卡便捷高效管理提供了基础,也减少了今后对专用卡业务人员数量的需求,每年节约成本约42万元,切实践行“公益+效益”的公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