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海上油田大型进口燃油发电机组提质降本创新管理

104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姜 安、林 杨、刘 星、李云鹏、刘清峰、刘 军、张鸿文、孙建路、尉洪超、王文鑫、丁海蛟、于 浩

项目概况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秦皇岛32-6作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负责开发的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湾中部,是一个亿吨级大型稠油油田,于2001年正式开采。秦皇岛32-6油田电站电力由德国MAN厂家的5台大型燃油发电机组提供,电站总额定功率为36.5MW,最高日发电量为60万千瓦时。20年的运行,累计发电量约26.9亿千瓦时,为油田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在投用早期,设备“水土不服”,可借鉴的管理经验较少,监测手段匮乏,进口备件和原厂维修服务成本高昂,核心管理技术封锁严重,给设备的自主运维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 为提高设备稳定性,降低运维成本,从2006年开始,秦皇岛32-6作业公司率先在海洋石油行业,以科学助力提质,以创新驱动降本,开展了针对海上油田大型进口发电机组管理创新。 主要创新点包括: 第一,技术创新,结合海洋和内燃机的特点,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大力推动燃油、海水等流程、大修专用工具适应性改造和优化,使进口发电机组保持最佳的运行工况; 第二,科学引进滑油、振动等在线监测系统,改造优化原有安全保护系统,全面跟踪设备运行状态,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降低关断率; 第三,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手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推动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缩短备件供货周期,提高库房流转效率,摆脱对进口备件的依赖; 第四,建立进口设备自主管理机制,推行“M-A-N”管理策略,加强全员管理和自主管理,同时在业务上与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采用专业技术人员+维修人员(1+N)的大修模式,实现技术和成本的双赢。 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秦皇岛32-6作业公司进口发电机组适应性和稳定性大幅提高,关断次数和故障率降为零,实现了油田电站设备长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创新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和过去相比,维修成本年可节约697万元,可节约柴油600余方,避免原油产量损失500余方,年共计节约资金约1200万元。15年来,随着创新管理持续进行和升级,秦皇岛32-6作业公司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燃油发电机组自主运维管理体系,并于2020年编纂了《MAN燃油发电机组运维管理指南》,走出了一条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进口设备管理之路,为海洋石油大型进口设备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其管理模式和创新举措已被多个海油内部单位或油田借鉴学习,推广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