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火电机组节能降耗与供热能力提升研究与应用

105

成果主要完成人

康加营、于 浩、赵 进、徐冬冬、续 鸿、刘荣辉、高 杰、毕 明、冯建柱、王军威

项目概况

作为鲁北化工园区唯一具备供热裕量的热源点,主要为周边企业提供工业用汽,单机最大供汽能力200t/h,受外电入鲁及机组调峰影响,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单机运行将成为常态,在一台机组停运或调峰情况下,单机将无法满足外部供汽市场需求;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及“三改联动”要求,对供电煤耗在 311g/kWh以上的煤电机组应加快创造条件实施节能改造,近三年供电煤耗分别大于311g/kWh,亟需通过汽轮机改造达到能耗管理要求。 本成果主要内容为:高压缸通流改造提效,保留高压外缸,维持通流级数I+10级不变,更换全新设计高压转子、内缸、动叶、汽封等,提升通流效率;中压缸模块整体更换并增设旋转隔板,内外缸、转子、汽封、叶片等全新设计,新的中压模块通流级数由12级减为10级,在减少2级的位置增加旋转隔板,旋转隔板设在第7级后,额定供汽能力350t/h、压力1.1MPa;在旋转隔板出口布置快关阀、止回阀及关断阀,并将管道扩容至DN900,以满足大流量供汽要求。 采用高效调节级配汽、最佳效率通流级、低泄漏密封系统、低损失进排汽结构和高刚度高压内缸、中压内外缸等先进技术和方案,提高通流效率,运用非严密、高温用汽轮机旋转隔板专利技术,提升对外供汽能力。 成果实施后,高压缸效率较修前提高7.57%,中压缸效率较修前提高0.73%,汽轮机热耗较修前降低157.72kJ/kWh,供汽能力增加150t/h。额定工况下,综合可降低全厂供电煤耗15.69g/(kW·h),年节约标煤约4.3932万吨,年收益3514.56万元。 成果完成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以及积极的社会效益,为类似火电机组节能降碳或供汽能力提升改造提供了成熟方案,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