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164

成果主要完成人

-

项目概况

一.项目实施背景

(一)构建企业设备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企业设备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新现代化设备管理方式建成企业设备管理方式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制造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企业也面临严重的挑战。国有企业原有的设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的需求。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如何适应新经济形势,围绕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核心价值观实现,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市场化是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者的责任。《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企业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企业。作为国防军工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是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构建企业设备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工集团公司对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发展道路、变革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型绿色制造,科工集团对企业公司提出了具体实施原则并要求所属企业要以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为切入点,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作。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手段,变革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建立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进而实现智慧企业建设目标。。

企业设备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打造了全新的企业设备设施管理信息综平台,实现了设备能源数据抄表统计及统计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水、电、气、热动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因此,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企业推进数字化协同制造技术、开展智慧企业创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具体体现。

(三)构建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设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原有的设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的需求,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必须全方位全过程的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了设备节能环保和安全管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的智能化、设备运行的自动化。利用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强化了设备前期管理,对生产设备配置前期进行节能环保和安全性的评价,使得不符合节能环保和安全要求的生高能耗、高污染设备不能进厂,而设备信息化系统中的强大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对生产设备运行性能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实现了企业设备设施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和企业生产过程安全、保证企业能源转换设备、传输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始终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大大提高了设备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因此,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提高设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具体手段和必然选择。

二、主要创新点

本成果以“打造基于云平台的企业设备信息化综合体系”为宗旨,以现代化的设备综合管理理论体系(EAM)为指导,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资基础,对设备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设备管理的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设备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构建企业设备投资评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设备经济效益评价的信息化系统和设备使用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使企业设备管理模式从早期的传统的定期维护和维修的模式,向现代化预知维修的设备资产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保障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提高企业生产产品质量、保障企业生产过程安全、提高企业设备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源降本增效,助力推进企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及智慧企业建设。本成果创新了设备管理思路,实现了设备管维修理模式从定期维修到预知维修,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转变,创建性的构建了集设备、节能、环保和安全管理为一体的设备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   

三、创造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1.通过开展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创建,提高了企业产品生产质量和企业生产过程安全,提高企业设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近三年来累计为公司节约能源费560多万元。

2.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在线监测系统预警和报警模块功能,保障了供电系统经济运行,每年为公司减少容量费等电费开支120多万元。

(二)社会效益

1.企业设备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以信息化大数据促智能化,实现传统制造变革,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企业开展智慧企业创建,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进程。

四.可推广应用范围

本成果适合于国防军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创新。